潛能開發與兒童讀經

潛能開發與兒童讀經─王財貴教授          

關於社會文化教養,必須從一個人的生命內涵、也就是從一個人的智慧探討起。從國中開始,一直到高中、甚至大學,我們都學過國文,不管是文言文亦或是白話文,能被選錄到教科書裡的文章,應該都是我們可以效法的典範,文章旁邊通常都會有一段作者介紹,我們會發現這些作者都是3歲至5歲開始讀書,10歲可以作文章,11歲或12歲時就已經名滿天下。曾國藩有篇文章「聖哲畫像記」,教導他的子孫如何讀書,文章中提到他自認讀過的書不算少,但後來當了官,到京城皇宮的圖書館,才發現自己曾經念過的書在這裡真是小巫見大巫。他也訥悶:人的一生中如何能讀如此多的書籍呢?所以他寫了這篇文章,想要教導後代子孫如何選擇書籍來閱讀。他自謙開始念書的時間很晚,看了他的經歷才發現,他是從5歲的時候開始念書,8、9歲時已讀通五經與朱子,13歲將中國著名的經史子籍讀完,當時曾國藩認為5歲開始念書已經太遲。胡適在40歲時寫了一篇「四十自述」,提到在4歲之前,他讀他父親自己作的文章,4歲後開始念古書,6歲開始上私塾。我們都知道古時的書是沒有白話文的,但他卻在4歲時就已開始念古書。何謂古書?指的即是四書五經。其實4歲時所說的讀,只是背誦,一直到上私塾,老師才會教他們讀,認識書裡的意義。胡適也提到9歲時他會偷偷地看古典小說,因為當時沒有漫畫,也沒有電動玩具,所以三國演義、七俠五義、老殘遊記和儒林外史就成為當時小孩的娛樂。念過這些書的人都知道它們是沒有標點符號,也沒有白話文解釋,但當時的孩子卻可以輕易地把這些書當作打發時間的休閒排遣,這是今天的大學生可能也做不到的,胡適在9至10歲間將中國古典小說全部念完,奠定了以後作文章的基礎,而在13歲前也將中國書籍都念完了。

  一個人在13歲時心理與生理會起很大的變化,會開始覺醒「自己」這個人,換句話說,一個人要在13歲前打好人生的基礎,13歲以後其實就是要發揮人生的時候。但現代人打基礎,則打到20幾歲,有的打了一輩子也不見成效。上天在創造我們時,早已將我們的路安排好,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,該預備什麼內涵,違背了這個時機,那教育就是浪費資源,甚至還會有後遺症產生。如果教育能順著人類發展的階段好好把握,教育其實是非常簡單的。把孩子教的有能力、有品德、有智慧是很容易的,因為上天生養人類時,就是很純凈的,潛力是無窮的,只要稍加引導,不要成為障礙,其實就是很好的教養。所以中國古人-包括胡適,他們所接受的語文教育與文化教養是最合乎人類發展的軌跡,由現代心理學來看,完全合乎最先進的心智科學與腦神經科學研究。一個人在13歲前是內部成長的時期,也是奠定基礎的時間,包括腦神經,腦細胞的生長,每天都快速地成長著,成為他一輩子智慧的基礎。13歲之後腦細胞的發展速度即減緩,甚至不再成長,20歲左右腦細胞就開始衰竭。所以在13歲前如果腦細胞有經過鍛煉,那麼細胞生存會較久,不會出現「老人痴呆癥」。那如何使孩子腦神經可以成長的好,是目前所有教育家最關心的事,也就是13歲之前,我們能夠給孩子怎樣的教育呢       

首先培養聽覺與視覺,同時給予美感教育。以現在教育而言,指的就是音樂教育。如果問大學生有沒有學過音樂?大部份的人都會回答沒有,其實在國小三年級時我們就有音樂課,也就是唱遊課,那為什麼會說沒有呢?因為他們知道問的不是有沒有上過音樂課,而是有沒有增加這方面的能力。換句話說,學校的這些教育似乎都浪費了,因為大部份的人都是無所得的。難道是音樂、美術很難教或很難學嗎?如果一個人長大只能看漫畫書,就代表他沒讀過書,一個人長大了卻只聽流行音樂,可見他沒學過音樂,一個人在面對名畫時卻不感動,就代表他沒有學過美術,而我們的教育-學校和家庭卻是造成大部分人都是這樣的學習成果浪費,該如何做呢?先要知道一個人的腦細胞、聽覺與心靈能力是怎麼發展成的。人的聽覺神經在胎兒三到六個月時就已經開始形成了,但怎樣讓他的聽覺更敏銳呢?嬰兒在0歲到3歲是聽覺神經最快速成長的時期,如何刺激他的成長呢?第一就是自然因素。讓他自然成長,但並非任由他自生自滅,而是要讓他成長的更好。嬰兒聽覺能力很強,一個聲音或聲波的振動都可以刺激他的聽覺神經,不同的波動他的聽覺神經也會因應產生不同能力來面對。讓他聽打擊樂,聽交響樂,聽豐富旋律的調子,聽不同的音樂與樂器,不管多複雜一般人聽不出,但嬰兒卻可以分的很清楚,每天成長都不一樣,半年或一年後,他的頭腦成長會與眾不同,可以達到一般人5倍、10倍甚至100倍以上,0歲到3歲決定耳朵銳不銳利。     

現在大部分父母親都會依照著自己的教育觀念來教育小孩,這種觀念那裡來呢?從他們的老師、長輩得來的。怎樣的教育觀念呢?「不需要讓這麼小的孩子聽交響曲、聽世界名歌,讓他聽些鏗鏗鏘鏘、叮叮當當的聲音,唱唱兒歌就行了。」,這樣三年過去,他的耳朵也障礙了百分之六十到八十,這個人一生也就很難成為一個有優雅性情,有敏銳音感能力的人了。有了這樣的觀念,讓孩子聽古典音樂,每天至少一、二小時。甚至整天,當家裡每天有優美音樂,不久這個孩子自然形成音樂素養,也養成他聽覺的敏銳度,不只能夠聽音樂也可以聽許多更細微的聲音。耳朵好是智慧的代表,要開發孩子智慧最容易的方法,就是用豐富的聲音、優美的旋律,讓他在0-3歲之間培養他一生的優雅性情。中國古人很早前就發現音樂的教育功能,所以孝經說:要移風易俗就要音樂才行。我們倡導「心靈改革」,想要全國風氣變化,那就需要音樂,因為音樂是感動人心的重要管道。音樂是一種陶冶、一種教養,從它可以領悟許多教育原理,我們的教育觀念常是錯誤的,不能認為孩子聽不懂就不讓他聽,如果孩子已經超過3歲,那3-6歲-幼兒園階段還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機會,所以幼兒園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。幼兒園的下課時間就可以讓他聽優美的音樂,對他的腦神經有重大的影響,他的心靈是無窮的、開放的,優美的音樂可以影響他,孩子比我們聰明一百倍以上,而我們卻不知道,我們用大人的眼光限制孩子的生長,扼殺了他的教育。國家想要怎樣的青年,就用怎樣的音樂教導他!但現在我們的國家用什麼來教導我們的青少年呢?沒有,而只是任由他發展,一個人是容易墮落的,我們不培養他,他就往下墮落。不讓他墮落要用什麼方式?用優雅的人類文化傳統就行了,這是很簡單的。如果你的孩子超過六歲,六歲到十三歲是最後百分之十的機會,13歲之後,基礎沒有完成,這一輩子再怎麼奮鬥都是有限制的。      

美術也是一樣,要讓一個人一眼就可以掌握這個環境的一切,能夠一下子讓他的生命吸收到外在多少能量,這是一種「生」的奧秘;你本以為看到了風景,其實卻也看到一幅畫。這是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視覺的吸收是人一輩子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。那什麼時候培養眼睛的能力呢?零歲到三歲佔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八十,三歲到六歲則剩下百分之十到二十,最後是六歲到十三歲,十三歲之後你的眼睛能力就定型了。那該如何培養呢?不要讓他看一些卡通畫或漫畫,要他看什麼呢?看豐富的世界名畫,西洋的、中國的、寫實的、抽象的或立體的、野獸派的,隻要合乎人類美感的都可以。人類中西文化幾萬年所流傳下是幾十幅幾百幅的作品,在三歲之前讓他瀏覽兩遍,就會永遠烙印在他的心靈中。就像一首歌曲讓他聽過三遍,這一輩子就忘不了。孩子的吸收能力像海綿一樣,但超過三歲他的能力就減低一半,超過六歲再減低一半,超過十三歲就永遠不會再成長。家長也許認為小孩子懂什麼?讓他看也看不懂,但孩子不必懂,他會將它們印在他的生命當中,作為一輩子性情涵養的基礎。要培養一個有能力的孩子就這麼簡單。   

「讀經教育」是一種語文教育,語文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,我們吸收知識,處理問題,甚至於治國平天下,大部分的溝通工具是語文,吸收文化智慧也要有語文程度,語文是文化的結晶,語文也能訓練思考、提升智慧,乃至於使你能夠發達,流傳下你的創作。一個語文能力不好的人,性情發展是不健全的,語文能力好,學習能力較快,表達能力也較強,思考力較有條理,如果說話都不清楚,那頭腦也不見得是清楚的。       

一個孩子的語文能力是天生的,上天讓我們具備天生的語文能力,如果沒有培養它,就只是一個能達到夠你生活用,活著可以用的工具罷了,但如果能夠去培養它,我們就能更進一步吸收人類文化結晶,使生命成長的更快,在我們十年生命中,就可以讀進人類三千年、五千年的智慧。所以要開拓一個人生命內涵,提升一個人智慧的水準,把你的思想清楚表達,能夠感動人或乃至於能流傳後世,都必須要有好的語文能力。那如何培養呢?可以順著人類語文能力的自然發展來引導。人類的語文能力是怎樣發展的呢?人類學語文是很奇妙的事,沒有動物是像人類有這麼豐富的語言。學會說話是很困難的一件事,到現在為止,計算機也還不能講話,或是無法像人類自由自在地說,一個孩子什麼時候才將人類語文學好呢?如果是母語,他三歲就可以學好了。根據語言學家研究,人類學語言最快的時機也是從零歲到三歲,稱為語言的天賦。人類有語言的天賦,零歲到三歲是百分之百,過了三歲只剩下百分之五十,六歲到十三歲是人類學語言最後的時機,跟視覺和聽覺都一樣。能夠在十三歲前讓他學語文是很重要的。首先培養閱讀與表達能力。如果可以,讓他學多種的語言,在十三歲之前是最容易的。    

所以胡適學會讀文言文是十三歲之前就學了,看來是非常容易的,但現在我們為什麼不會讀文言文呢?因為現在我們的教育是十三歲後才讀文言文,這根本代表著不需學文言文了,因為十三歲後根本就學不好了,要費很大的功夫才學到一點點,學完後如果你不繼續努力,可能馬上就忘了,而胡適在十三歲之前學的,一輩子受用不盡。    

孩子到3歲必須學講話,家是一個語言系統,如果家裡說的是國語,孩子運用最好的語言也會是國語,過了3歲後再學習說話,會有點來不及。如果家裡有二種以上的語言,小孩在3歲以後也會說二種以上的語言。就語言學家的觀察,一個人一生可以學會六至七種語言系統,每學會一種語言系統,我們的腦神經會生長地更好,這跟聽古典音樂,欣賞名畫是一樣的道理。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可以在無形中比別人聰明5至10倍,那就讓孩子學習1至2種不同的語言系統,也不需要特別教他們,只要是家裡的語言,他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,因為這是生活的學習。只要將他放在人說話的空間中,自然就會學習,放在不同國家人講話的地方,學會的語言也將是不同的。十三歲之後已經喪失語言學習的天賦了,必須用人為方式去學習,會比較痛苦,學不到我們生命的深處,若真的想學好,花十年的功夫是必須的。十三歲之前學的語言通通都可以成為反射反應,十三歲之後就隻能思考反應。中國的文言文其實比外文簡單的多,古代任何一個讀書人隻要讀兩年到三年,一輩子就能夠讀文言文,讀經史子籍。如果你不會讀文言文,雖然號稱是中國人,但對中國三千年的智慧則是一無所知啊。胡適只讀三年,一輩子就能夠讀,為什麼我們讀了這麼多,到最後卻一無所有呢?這是教育的方法錯誤,因為教育家認為懂才能夠教,其實有些科目是這樣沒錯,像數學物理都是。但我們的教育卻是通通不懂都要教,不懂也要胡裡胡塗地會算,這種科學教育是失敗的。  

先進國家的科學教育是照人類懂了才教的過程發展的,只有東方幾個國家,包括台灣跟大陸都是不懂就在教,我們學的也非常痛苦,最多只能當工具,自己並沒有思考能力。如果要讓小孩不受教育的苦,就不能胡裡胡塗的學,這是國家對國民的一種壓迫。孩子在國小數學不好,自然科不好,這是正常的,如果是國中生來學,自然就會了!我們國小五六年級的數學是美國國三與高一的教材,他們的心理學家研究出人類到13、14歲時才能學會四舍五入與約分,而我們國小3、4年級就學,只會按照公式計算,並沒有訓練頭腦,隻訓練演算技巧,所以我國科學會失敗,因為都只是培養技巧性訓練而已。所以要讓一個孩子輕鬆勇敢地思考自己遇到的問題,數學教育是很重要的,讓他試著思考,算出結果來,每個人都可以養成思考能力。到高中的學習才算真正培養數學能力。做為一個負責任的家長,不要讓孩子去受數學、化學、物理的摧殘,人生有許多科目不懂也可以學、可以教,不能隻是死背公式,這樣就本末倒置了。   

胡適在13歲前,懂得所謂治國齊家平天下,讀完這些也知道怎樣創作文學作品,讀完李白杜甫,也了解如何作詩。13歲前,把一輩子要做詩的能力都已培養好,13歲後人生開始發揮。而如今到13歲卻還讀簡單的文言文,13歲前學到的就這些?其實這都是人類天生的天賦,但現在為什麼還沒有學到呢?很簡單的道理,我們都覺得應該懂了後再教,其實不懂也可以教,胡適四歲懂得什麼是詩嗎?五六歲懂得什麼是四書五經嗎?但他是這樣學起的,後來也是很成功。一個嬰兒聽父母親說話,他不懂,但他通通聽進去,聽了三年就懂了。到了六歲懂的也就這麼多,六歲時講話語無倫次,到了十三歲就不會語無倫次。有人說3歲時並沒用那麼多話呀,不需要跟他說我們所有的話,他只要乖乖吃飯、睡覺就行了,如果這樣下去,那人長大就無用了

  語文能力在13歲前要學成,任何語文首先都得學自己民族祖先的語文,任何一個民族都是這樣,所以中國人當然也要學中國話,要充實自己的生命,接下來學習所有人類文化智慧時,則可以學習其它民族的語文。現在整個世界已經融為一體,西方也興起一股中國熱,中國許多東西都很寶貴,其實任何民族,只要有文化傳統,必有可觀之處,必有可貴的地方,而這是我們充實自己最重要的材料。今天我是一個中國人,我就用中國的智慧充實自己,等具備了高度的智慧,那就更能夠吸收西方的文化。然現在中國人自己卻沒有一點自己的東西,留學國外隻能做人家的奴才,學到西方什麼呢?例如現在的哈日風,許多青少年學習日本,日本也有好文化-「精致文化」,但我們卻一點也不學它的好文化,只學習人家的初等文化,學得非常透徹。為什麼呢?因為我們的青少年沒有文化教養,不知道學習好的,專門學壞的。假如一個民族沒有教導國民,讓他有生命的內涵,那麼在世界上也學不到高度的智慧。就像印第安人很難學習白人的好東西,菲律賓受美國統治那麼久,也沒有學到美國的好,為什麼呢?因為沒有教養,沒有文化傳統啊。做為一個中國的子孫,本來是很有福氣的,中國人有寶貴的智慧,我們應如何吸收?要能夠讀經史子籍,才有資格吸收。讓孩子讀經史子籍,吸收了智慧,留學到國外,可以一眼看出西洋人的優點在那裡,可以跟西洋人平起平坐,也可以貢獻國家,這才是一個民族應盡之責  

但我們國家並沒有從這方面教育,孩子的生命如此純凈,他們的生命充滿著無窮潛力,但眼看就要被我們障礙掉,十年後也跟現在的青少年一樣,給孩子帶來一輩子的遺憾,於心何忍呢?我們也可以為社會培養好國民,其實非常簡單,而且也會帶來很大的樂趣,也可以享受到人生幸福。孩子的吸收能力很好,但我們不要壓迫孩子,可以讓他非常輕鬆自在愉快地長大,怎麼做到這一點?在教育上有兩方面—即教材與教法。教材選的有意義、有內容,教法也剛好適應他的心理,他自然就能學,而教材的對、教法的正確,讓他不僅現在學的好,也可以開發一個人的智慧潛能,學習能力也跟著增強,其它的功課也不用費心。現代的孩子很忙很累,需要學很多東西,怎樣讓他不累呢?不是讓他只是玩,一樣可以讓他學很多東西,也學的很輕鬆愉快,因為我們開發了他的潛能。   

我們的教育,用什麼當教材呢?現在很流行兒童讀經,我們用讀經做教材,何謂「經」?指的即是人類最有價值的書。這種書讀一句就是一輩子,這種書只要讀一本兩本,其它的書幾乎不需讀了,懂了這些書的內容,其它書一看就了解。現在的國小教育,事實上並不成功,讓我們學白話文學了六年,乃至於在國中高中再學六年,十二年的白話文,但青少年的白話文還是沒學好,文言文就不用說了。我們可以不要浪費兒童時間,讓他學一句,就終身受用不盡,只要讀一、二本,他將來什麼書都會讀。一個會讀文言文、經史子籍的人,卻說讀不懂白話文是不可能的。白話文是不用學的,胡適一生沒有學過白話文,但他卻是白話文的導師,徐志摩、朱自清沒有學過白話文,但他會作詩、作詞,想做白話文時,白話文就馬上做出來。只要會講話,就會寫白話文,所以何必學呢?會文言文的,白話文程度當然也會高。  

學語文是胡裡胡塗的學,人類就是靠這樣子學,就能夠具備這麼大的能力,但是科學不能胡裡胡塗地學,但語文是可以的,讀一句不懂,讀兩句不懂,三句不懂、五句不懂,讀一本還不懂嗎?讀了一本,少說也懂一些,懂多少呢?不需要在意。這些真義是一輩子要懂得的,經過十年、二十年就懂更多。依照讀經班實驗的結果,讀經開發智慧,語文能力增進,任何讀經的孩子,國語能力與別人是不同的。語文能力增進,便可以閱讀課外書,提早閱讀,就能提早養成讀書習慣,養成讀書習慣的孩子,可以讓家長高枕無憂。現在的青少年為什麼讓家長擔心呢?就是不考試就不讀書,有時甚至要考試,也不讀書,所以會擔心。    

如果要讓一個人喜歡讀書,要從什麼時候開始呢?從幼兒園就要讓孩子學習愛看書。教孩子讀經,二、三個月內就可以看到他語文能力的增進,代表思考能力也成長,將來他學數學、學音樂都會較快。家裡如果有過動兒,讓他讀經,就不過動了,也不需要吃藥。智能不足的孩子,十三歲前讓他讀經,也可以開發他的頭腦,因為腦神經正在發展,讀經正好刺激了它的成長。讀經是復雜的頭腦運作,聽覺、視覺、語文的應用。語文是非常複雜的教育,連上帝都算不出有多複雜,只要發一個聲音,就如此復雜。這麼複雜的東西,要一個機器去發一個像人類的聲音,現代的計算機仍舊也發不清楚,但一個孩子,能夠發多少音呢?只要聽到的是正確的,他都可以學習發正確的音,聽到正確的英文,他也會說正確的英文。3歲時還口齒不清,也不需要煩惱,當改正口齒不清後,一輩子的英文都是正確的,因為耳朵在發展,嘴巴也在發展,所以語文教育是簡單的,不需花費任何金錢,但也是最複雜的教育。  

讀經促進兒童頭腦成長,不需多花錢都可以做到,也奠定孩子一輩子語文、文化與品德教養的基礎,將來也可以做一個文質彬彬的人。「經」是最濃縮的人類智慧,中國人學會「論語」與「老子」,也學會一輩子的學問,所以不能只讀三字經,只讀唐詩,因為這些是娛樂性的,不能做人生主題,如果將之做為主題,則會阻礙孩子發展。「教育投資的回報」,投資一樣的時間,能回報多少,要看我們如何幫他們選擇教材。小孩子的喜歡跟大人不一樣,大人因為懂才喜歡,孩子只要有人帶,他就喜歡,喜歡就會熟悉,孩子熟到會背誦,就會更喜歡。讀經教學是一門學問,白話文不需學習,在幼兒園受三年讀經教育,孩子就會有中文系、甚至中文研究所的底子,用這樣的方法學習,受益是非常大的!所以建議在孩子一至二歲甚至懷孕時,父母親也可以利用讀經先做教育。五至八歲以一天一百個字進展為標準,到國小一年級以上,每天念一百遍就終生不忘,有些聰明的孩子,讀十遍也就背起來,只要訓練就會有成績。  

孩子頭腦能力有多高?至今不能用計算機算出,如果有幾萬字在頭腦裡,一輩子將受用不盡,一天一百個字,如果能夠更多,發展當然更好。一部老子七天就背完,論語也只要十五天,大學中庸只要一個禮拜,持續這樣的速度,三年至五年光景,終究成為大師級之人物。想要孩子超人一等,一輩子步向坦途,成就大人才,為社會國家治國平天下,就必須費點心。現在有人漸漸放棄學校教育,不想被學校障礙,尤其是幼兒園教育。從幼兒園開始就讓孩子接受讀經教育,每天讀七、八種經典,只要一個學期,學生的進步就會讓家長非常驚訝,在幼兒園階段可以看完兩千本書,小學、中學教育似乎已經不需要了。教育是這麼簡單,只要讓孩子學會背書,再用手指指著讓他認字,久而久之就會認懂所有的字   

讓孩子讀書,不用關心他懂不懂,一個月最少看100本書,書從哪裡來?跟鄰居、親戚、朋友交換,一本書可以看三遍,看3本書5次,也就看了15本書,讓他喜歡看書,讓孩子說故事給你聽,稱讚他,鼓勵他看書,孩子不是懂的年齡,不是組織表現的年齡,是吸收的年齡。孩子就像養蠶寶寶,先讓它吃桑葉,不管是否吐絲,到最後它就會吐絲。如果養蠶,期待它吃口桑葉,就吐一口絲,那蠶寶寶可能會死掉。  

讓他讀經認字,有時間有能力陪伴他幾個月或一年,將來可以節省一輩子的煩惱。沒有時間,那就讓他聽聽錄音帶,聽到會背,再用手指字讓他認字,不需花很多的時間,孩子能夠用心多久就算多久,也不需要緊張,天天教他,讓他天天吸收。教材很多-論語、孟子、老子、唐詩、宋詞等經書,古典音樂欣賞,甚至讀英文、讀聖經。記憶是人類的天性,尤其是兒童,讓他有記憶,他會很開心,13歲之前不要強迫他們思考,只要期待他有高度的語文能力與理解能力。美國心理學家統計,從小聽古典音樂的孩子,將來數理能力也會好,因為古典音樂能開發孩子聰明的天份,要孩子聰明,就讓他們學習讀經,數理能力也會增加,為了下一代,這是身為家長必須要思考的。